2007年11月2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浙江法制报精彩推荐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山村小喇叭 普法大阵地
本报记者 蔡亮 通讯员 王文刚

  10月31日上午10点正,淳安县姜家镇姜家村村口的小喇叭准时响了起来。不少村民都放下手中的活计,凝神倾听着广播里那熟悉的声音。“这里是姜家镇法制教育广播站播放的法制教育节目。年底了,不少在外地打工的农民工朋友要和老板结算工钱了。可是,万一遇到被拖欠工钱,该怎么办呢?今天,我们就说一说《劳动法》,告诉大家依法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的办法。”
  节目足足播放了一个小时。可村民吴金花大妈仍觉得时间太短。“这里面说的好多东西我们以前都不知道,以为工钱拿不到只能去老板那里闹,现在知道了,要上劳动局维权。我儿子就在外地打工,我要给他打个电话,告诉他万一遇上老板拖欠工资,可不要去闹事,要用法律解决。”
  吴大妈说,村里的小喇叭是今年上半年装上的。从7月份开始,每个星期三的上午10点到11点,喇叭里都会播放这档法制教育节目,到现在已经播出了十几期,村民们都非常爱听。“广播里说的那些东西,很符合我们农民的生活,什么防火啊、防盗啊、赌博危害啊、治安防范啊,让我们学了不少法律知识,知道了要依法办事。”
  利用乡村小喇叭宣传法制,正是淳安县姜家镇今年推出的一项普法新举措。为切实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,姜家镇党委政府结合县委、县府开通的“村村响”工程的广播资源,投入资金用于购置广播设备,在姜家镇58个行政村安装了116只广播,正式开通了乡村小喇叭,并开办了这档由专人负责的法制教育广播栏目。这档节目通过以案说法的的形式,及时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,真正实现把法律送到千家万户。
  担任姜家镇法制教育广播站站长的镇司法所所长胡顺连告诉记者,广播普法有两个好处:一是不受时间、地点、天气等条件的限制,村民随时随地都可以收听;二是广播比其他宣传形式更容易为一些文化程度较低、无法看懂其他普法宣传资料的农村群众所接受。
  说起这档节目的“人气”,胡所长很满意。“起先,村民对小喇叭只是好奇,对我们的法制节目也不是很了解。但是听着听着,发现我们的节目紧贴他们的生活,既生动又有教育意义,所以越来越爱听。”他说,节目播出后,一些村民甚至直接跑到镇司法所来,竖着大拇指夸节目办得好。
  为了让这档法制宣传教育节目更加贴近农村生活,姜家镇司法所每个月都要举行例会,对前一个月走村串户搜集到的综治信息进行梳理,针对矛盾较为突出的问题,结合本地和外地的案例,制作相应的普法教育节目,收到了良好的效果。“比方说,如今镇上的公路已经面貌一新,来往车辆多了,速度也更快了。可不少村民的交通法意识不强,有一段时间这里的交通事故比较多。我们就有针对性地做了几期交通法节目,对近期发生的几起交通事故案例进行分析。通过小喇叭的宣传广播,现在这里的交通事故数量明显减少了。”